歡迎登錄教師人才網(wǎng)!請 登錄免費注冊
總站

洛陽理工學院:“團馬融合”打造沉浸式思政育人新范式

來源:河南省教育廳新聞辦 日期:2025-05-07 瀏覽

近年來,洛陽理工學院團委與馬克思主義學院以“團馬融合”為紐帶,積極探索沉浸式思政育人新路徑,緊扣“理論與實踐互融、思政與青春共鳴”的理念,將紅色基因融入青年成長血脈,打造了覆蓋2萬余人次的“行走的思政課”系列品牌。

一、理論+實踐:讓思政教育“活”起來

青春講堂走出教室。洛陽理工學院團委聯(lián)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創(chuàng)新構建“青年講師團與思政教師雙導師”育人矩陣,組織65支社會實踐團隊開展“行走的思政課”品牌活動。專業(yè)實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讓青年學子在丈量祖國大地的步履間讀懂中國精神,在傾聽人民心聲的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,自覺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青春火種。

品牌矩陣凝聚合力。打造“青馬工程—燈塔研習社—理論社團”三維聯(lián)動體系:構建“專家領學+藝術融學+實踐促學”信仰公開課多維矩陣,創(chuàng)新舉辦“音樂思政課”演繹紅色經(jīng)典。強化團馬協(xié)同育人,思政教師走進學生社區(qū)開展“科技報國”主題宣講。排演民族歌劇《八一起義》《國之當歌》打造沉浸式紅色課堂,與共青團洛陽市委聯(lián)合開展“大學生河洛行”走進科技園感知新質生產(chǎn)力,形成“思想引領+文化浸潤+實踐淬煉”的育人閉環(huán)。

二、行走的思政課:三下鄉(xiāng)中的青春擔當

2024年暑期,洛陽理工學院團委以“青春為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挺膺擔當”為主題,打造了一系列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在這場跨越山河的青春實踐中,青年學子以專業(yè)賦能社會需求,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,書寫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。

文化尋根: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。學校“跟著總書記‘讀萬卷·行萬里’”暑期社會實踐團循著習近平總書記文化考察足跡,分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、安陽殷墟等中華文明地標,在考古現(xiàn)場對話歷史印記。30余支實踐團隊奔赴紅旗渠、西柏坡等革命圣地,開展沉浸式研學活動,讓紅色記憶在新時代煥發(fā)精神力量。

科技助農(nóng):將青春熱血鐫刻在河洛沃野?!凹t色螺絲刀”志愿服務團傳承35載公益初心,足跡遍布洛陽11個鎮(zhèn)街86個社區(qū),開展線路檢修、安全用電宣講等特色服務,獲評第七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賽銅獎?!敖承局悄芩{”團隊構建“科創(chuàng)+文明實踐”雙輪驅動模式,通過航模展示、3D打印體驗等生動形式開展科普宣講100余場?!昂勇甯拧眳f(xié)會打造“短視頻+直播”矩陣,實現(xiàn)48.2萬次商品曝光,助銷紅薯等農(nóng)產(chǎn)品,推動“汝此幸福”品牌走進大眾視野。

民族團結:共繪同心圓青春圖譜?!扒橄禌錾健ひ惋L傳揚”實踐團跨越千山奔赴四川大涼山,在建昌古城解碼彝族民俗符號,感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脈搏。馬克思主義學院“促籽籽同心”團隊深耕中原沃土,在汝陽縣東保村開展深度調研,以青年視角探索鄉(xiāng)村振興與民族文化傳承的雙向賦能路徑。兩支由退役大學生組建的實踐團,以國慶閱兵經(jīng)歷講述強軍故事,傳遞家國情懷。

三、志愿星光:于四方天地綻放青春華彩

洛陽理工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們以專業(yè)素養(yǎng)與青春熱情,在多元場景中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。學校團委聯(lián)動多方資源,構建“專業(yè)賦能+需求對接”服務體系,讓志愿微光匯聚成閃耀星河。

站在國際舞臺:用專業(yè)服務傳遞中國溫度。在2024年國際自行車聯(lián)盟世界青年場地自行車錦標賽中,80名志愿者以多語種優(yōu)勢搭建溝通橋梁,精準完成賽場指引、裁判輔助等12類崗位服務,其專業(yè)表現(xiàn)被賽事官員稱贊“展現(xiàn)了中國青年的國際素養(yǎng)”。同期舉辦的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上,243名師生志愿者在火炬?zhèn)鬟f、嘉賓接待等工作中融入河洛文化元素,與全球40余國客屬代表展開深度文化交流。

打造城市名片:以青春力量賦能文旅出圈。連續(xù)5年組織千余名師生投入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(jié)志愿服務,構建“牡丹IP+”創(chuàng)新服務體系。依托設計學科優(yōu)勢,跨學科團隊將牡丹紋樣融入絲織品、文房器具等文創(chuàng)研發(fā);聚焦文旅服務提質,組建專業(yè)團隊在應天門、洛邑古城等文化地標開展?jié)h服妝造、沉浸式導覽等特色項目,累計服務游客超3.8萬人次,彰顯了應用型高校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擔當作為。

四、儀式感拉滿:在重要節(jié)點厚植家國情懷

在重要歷史時刻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場景,洛陽理工學院團委緊扣時代脈搏,通過沉浸式場景構建與創(chuàng)新實踐融合,讓思政教育可觸可感,在青春脈搏中厚植家國情懷。

紅旗漫卷:青春誓言激蕩時代回響。學校將重大節(jié)慶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以國旗教育為載體構建沉浸式育人場景。持續(xù)在學期開學、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時間節(jié)點開展“國旗下的演講”主題教育,強化理想信念教育。

文化育心: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煥發(fā)新韻。深耕“我們的節(jié)日”文化育人品牌,構建“實踐+傳承”教育模式。端午節(jié)舉辦“粽樂融融”主題活動,學校領導與留校學生共同包制創(chuàng)意粽子,將香包贈予學子傳遞節(jié)日溫情。中秋節(jié)開展“師生話中秋”系列活動,在勞動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。

支部星火:基層陣地綻放活力。實施“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”,2024年組織494名新團員參加入團儀式暨“挺膺擔當”主題團日活動。全年開展國家安全教育、憲法晨讀等主題團日活動50余場;新任團支部書記培訓班創(chuàng)新采用理論教育、實踐鍛煉等多元培養(yǎng)模式,真正實現(xiàn)“青年主導、青年參與、青年受益”的育人格局。